短视的投资人’总是鼓励企业忽视他们的社会责任。从Google董 事会传出的观点更为严峻:两位创办人显然相信投资人老是要求企业高 层主管牺牲他们的灵魂。
为了拯救这些人,他们煞费苦心,提出一个特别计划,准备从公司的盈余,捐款给他们计划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“Google基金会”。 买Google股票的投资人,会发现自己不只坐拥这台搜索引擎将来的盈余,也抱了一个公益慈善组织。
业主手册中的“让世界更美好” 一节,Google告知有意投资的人:“我们计划对这个基金会贡献相当大的资源,包括利用员工的时间,以及以某种形式运用Google约1%的股本和盈余。”
佩奇和布林又说:“我们希望终有一天,这个机构能在对世界的整体冲击上,超越Google本身,雄心勃勃地运用创新和大量的资源于世界上的大问题。”
Google已经成功地将互联网化为更实用的信息枢纽,却还不满足,又给自己订了一个更祟高的目标:着手解决贫穷、人权和环境保护等“世 界上的大问题”。这种利他的行为,可能使Google成为企业公益慈善圈内的大善人之一,同时提髙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’不流于泛泛空谈。
洛克菲勒、福特、卡耐基等家族,抓准工业激变的良机,趁势推出新产品和服务,等到事业经营有成才行善,Google却从一起步就显示 与众不同的企业性格。这种性格,归根究底,具体而微反映在它“不使 坏”的信条上,并且热切表达它亟欲“行善”的意愿。
佩奇在业主手册中写道:“这里的每一个人,都有一种感觉,觉得现在正是我们影响未来的时刻之一。大部分时候,我们伸手拿东西。我 们穿的衣服,都不是你我制造的;我们不动手做食物,或者栽种所吃的食物……我们极少有机会回报某些东西。我想,我们现在有这个机会。”
他们的想法很单纯:因为受惠于社会,所以对社会有责任。
从裘克•柯林斯(ChuckCollins)、迈克•雷芬(MikeLapham)和 斯科特•柯林勒(Scott Klinger)三人所写的“独力难成:个人财富与成功源于社会”(I Didn’t Do It Alone: Society’s Contribution to Individual Wealth and Success)报告可以看出,由于社会所作的投资,才有那么一 块沃土,允许私人创造财富。.少了这块沃土,Google的财富不可能爆 炸性成长。
首先,纳税人缴纳的税款,用于设立各种研究发展机构,Google 才有可能踏出第一步。这家公司诞生于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研究与科技环境中。而且,Google的存在,必须感谢互联网科技的成长,而互联 网是美国政府的先进研究计划署(ARPA)利用公共税款研发出来的技 术,并与政府机关、大学院校、工商业持续携手合作,加以培育扶植。
Google早年的投资人,长期的股票投资能够大幅增值,必须感谢市场管理机制,给了投资人信心,愿意信赖那种机制,乐于拿钱出来投资。Google发行股票,成为上市公司之后,新旧投资人因为全球的市场流动性,个人财富才有可能急剧升高。根据IPO顾问师的估计,这种流动性,占新上市企业价值的30%到50%左右。
美国第彐巨富沃伦.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怀着感恩的心,说:“个人认为,我赚得的财富中,社会的力量占了很高的比率。如果你把我丢到盂加拉、秘鲁或某个地方,你会发现,生错地方,我将有志难伸,30年后仍在挣扎求生。幸好我能在市场体系中运作,对于我拿手的事情,给了高得不成比例的奖赏。”
科学研究也存在饮水思源的传统。爱因斯坦说:“每天不下100次,我对自己说,我的内心和外在生活,都受益于其他人的劳力,不论他们 现在是生或死,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,才能等量付出己经获得和仍在获得的利益。”
成功人物或企业谈到自己的成功必须感谢社会,这种话难得一闻。但是有了公共研究、受规范的市场机制、财产权保护,以及各式各样的公共基础设施,才有可能写下Google的成功故事。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