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 一月 | 谷歌博客 - Part 3

Monthly Archives: 一月 2012

google向旧框框说不

“Google是不从流俗的公司。我们也不打算成为那样的公司。” 2004年4月29日,世界第一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终于下定决心,准备首次公幵发行股票(IPO),共同创办人佩奇和 布林写了一封信给准投资人,开门见山第一行说了这么一句话。 如果你回顾这家公司和创办人的历史,再看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风格,绝对不会感到惊讶。布林和佩奇从来不怕颠覆 既有的制度,这次也不例外。Google发行股票的过程,所做的每一件事’都在不断试探能把成规打破到什么程度。 Google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申报新股上市,提交的文件,内容不只有法律术语,也包含老妪能解的通俗文字,充分流 露Google那尽意随心,以及充满自信的豪言壮语。从字里行间,看得出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在以独树一帜的方法,经营 科技业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。 跳脱常规的作风,在描述它的企业结构,以及股票公开上市计划的整份申报文件中四处可见。打开这份文件,首先跳入 眼帘的,是创办人写的一封公开信,名称是“创办人的信”,副题为“给Google股东的’业主手册’”。里面强调他们推动 股票公开上市的矛盾心情,并且表示,决心掌控公司的未来发展,即使可能疏离投资人,也在所不惜。 在这封少见其匹、充满理想色彩的信中,佩奇和布林说:”Google这家股票未上市公司,整个演进过程,是以不同的方 式管理的。”但是, “大众持股的企业标准结构,可能危及(管理阶层的)独立性和专一心思的客观性,而这是Google 以前经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,我们认为这也是将来最根本的要素”。 因此,虽然Google是在电脑科学的神经中枢桂谷这块地方,运用新科技经营事业,却决心维持公司原有的独特性格, 继续以老法子,像未上市企业那样经营。他们想到一种方法:设计双层股票结构,将股票分为A、B两类。向外部投资人 公开发行的A类股,每股只有一票的投票权,管理阶层手上的B类股却能投十票。 这么一来,持有约三分之一B类股的创办人,以及重要内部人, 就算失去多数股权,也能持续掌控公司的命运。这种结 构在股票公开上市公司相当少见,也遭到主张优良公司治理者的责备。他们认为,大量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,是不民 主的做法。 但是特别附加的“业主手册”明白表示,Google准备改写每一项 规则,不把优良公司治理的公认传统标准,以及经营股 票上市公司的许多基本准则放在心上:除了稀释新上市股票的投票权,他们也不重视财务季报;不会为了满足华尔街, 而“管理”单季的盈余数字:不玩粉饰账面,维持财务业绩稳定的游戏;不准备提供业绩预告,髙层主管不会向分析师和 投资人发布营业额和收益预测数字。 这些话,髓得像芙蓉出水,尤其是在不少碰刻雜弄斜十账目, 将财射艮表雨导晦灘解,上下其手蒙爾余报告的此刻。 采用双层股票制的部分用意,是要确保Google不致屈服在常见的机构投资人施加的压力之下,只求短期的成果,忽视 长远的发展。这是当代大部分股票公幵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梦魇。部分原因是用以维护创办人«的箴言:‘‘不使坏” (Don ‘t Be Evil)和”对世界尽一己之责”。 坚持“不使坏”的企业伦理道德,是它的十大信条之一,视之为十分重要的核心价值与策略,并在公开说明书中用一般企 业的行为守则或使命声明难得一见的清晰语气,表达庄严的承诺。Google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自律与承诺,大部分企业很 难望其项背。 股票公开上市,将使佩奇和布林摇身而为巨富,但那不是他们的目的。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,背负着重大的社 会责任。他们将自己的想法,发布于上市申报书附力卩的信件中,语气听起来像是沃伦•巴菲特(WarrenBuffett), 不像多纳德•川普(DonaldTrump)。 虽然历史不长’ Google却一肩挑起‘‘让世界更美好”的使命。他们说:“搜索和整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,是极其重要的 任务,应该由值得信赖和热心公益的公司去执行。我们相信,运转顺畅的社会,应该有充裕、自由和公正的渠道,取得 高品质的信息。Google因此对这个世界负有责任。” 两人将继续担任共同总裁,所有重大的决策继续维持投票控制权,不怕牺牲短期的利益。为了经营一家“对世界做好事 的公司”,他们将放长眼光,就算赚得10亿美元的长期计划只有10%的成功几率,他们也会无怨无悔,放手去做。 他们说,20%的研发计划会失败,但Google保留冒大险、犯大错、不怕失败的权利,愿意花钱冒险推动新的尖端计划, 即使短期盈余降低也在所不惜,以确保公司走在竞争对手的前头。 为了孕育创造力,他们将继续鼓励员工花20%的时间,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构想,而不是听命行事,做上级指定的项目。 远近驰名的员工亲和文化,是不能让步和碰触的禁地。它会继续给员工优渥的福利,不愿意像许多公司着眼于改善盈 余,大砍员工福利支出。 他们坚持,这家二千余人的公司,不会一味讨好金融市场,而改变特有的企业结构。他们打算继续和CEO艾立克•史密 特(Eric Schmidt)依“三头政治”的形式,共负管理之责,不釆用传统的CEO制。 [...]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充满聪明和自信的google创始人

1993年,从谢尔盖•布林(Sergey Brin)踏进斯坦福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,自信便展露无遗。19岁的他,比电脑科学硕士班的其他人小两岁,却是班上成绩顶尖的学生,而电脑科学又是美国竞争最激烈的学科之一。 在哈里纳瑞扬记忆中,布林是斯坦福最聪明的学生之一。两人在共同研习室的隔间埋首做功课,正好是左邻右舍。 1994年,哈里纳瑞扬得意洋洋地向布林炫耀,说他刚买了一台新电脑,安装有最新版的微软Windows。布林却泼他一盆冷水,不但说微软“糟透了”,还跑到他的公寓房间,把Linux装进他的电脑。Linux 是一套免费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,当时很少人听说过。 哈里纳瑞扬目前服务于一家创业投资公司,接受圣何赛《水星报》 (Mercury News)访问时说:“他就是那么自命不凡。他很清楚自己的脾气。” 布林甚至拿哈里纳瑞扬吃素的习惯开玩笑。哈里纳瑞扬家一向吃素,布林语带嘲讽地说,他一定不知道肉有多香。一天晚上,布林到哈 里纳瑞扬的公寓,用烤箱烤了一尾鱼,加一点柠檬,端给哈里纳瑞扬吃。 哈里纳瑞扬果然破戒吃了。 从微软到饮食,布林似乎老是爱向现状挑战。 连初次闯进网络世界,布林也是那么莽撞冒失。他做了一个应用软件,不断造访《花花公子》(Playboy)杂志的网站,搜寻最新的图片, 下载到他的电脑,作为屏幕保护程序。一位同学说:“那是1993年底的事,也是我所知浏览网络的第一个程序。” 一位女学生后来表示不满, 布林才不得不移除养眼的屏幕保护程序。 1979年,布林五岁时,举家从莫斯科移民到美国,长大后进马里兰大学攻读数学和电脑科学。父亲迈克尔•布林是马里兰大学的数学教授,已经教了25年的书。“他不曾上过我的课,”迈克尔•布林向马里兰大学的独立学生报The Diamondback说。”但是同事说他是个好学生。” 迈克尔又说:“他数学很行。中学的时候,他们替他和成绩比较好的一些学生找了个特别老师来教。”谢尔盖大约提早一年结束学业,马里兰大学同意录敢他。 以优等成绩拿到电脑科学和数学理学士学位后,谢尔盖继续前往斯坦福深造,因此认识后来事业上的伙伴雷利.佩奇(Larry Page)。 佩奇在芝加哥长大成人,梦想起于六岁,那时就爱上电脑。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念书时,曾经利用乐高积木做出可编程绘图机和喷墨打印机。父亲任职于同一所大学,担任电脑学教授。 进入斯坦福大学后,佩奇一些古怪的念头和天马行空的点子,每每令同学瞠目结舌。1997年,他曾向朋友琼•柯莱恩柏格(Jon Kleinberg)透露一个想法:“用激光束进行无线通信才正点。湾区经常晴空万里。我们可以把激光束架在屋顶上进行通信……” 佩奇的雄心壮志,也令斯坦福那时的顾问赫克脱.加西亚一莫里纳 (Hector Garcia-Molina)惊讶不已。直缠着他,要求给他的搜索原型更多的好用来抓取网络上的资料。佩奇曾经说服莫里纳,让他到富来(Fr)电脑产品卖场,购买便宜的零部件,自行组装更多的硬盘。 根据《水星报》的描述,莫里纳相当不解,说:“可是,雷利啊, 你已经把斯坦福的资料全抓了下来。到底还要再抓多少才够? ”佩奇脸不红气不喘地回道:“每一样东西都抓下来。” 1995年夏,被斯坦福教授杰夫•艾尔曼(Jeff Ullman)形容为“有点像狂人”、“不喜欢照规矩行事”的布林,奉命带新来的研究生佩奇, 利用周末时间认识校园。两人起初互相看不顺眼,但很快就发现,他们也有共同的兴趣,都迷上称作“互联网”的一种新兴科技。 电影《星舰迷航记》(Star Trek)给了他们启发:下一代的电脑应当有问必答。胸怀远大梦想的两位年轻小伙子知道,合两人之力,可以成就一番事业。他们着手研究一套好用的信息查询系统。1998年,两人办理休学,搬进加州一间车库,创设Google公司。 到了需要创业投资公司挹注资金的时候,好几次的重大行动上,他们依旧不改本性,敢于直捋创投公司的虎须。有一次,他们退回交易条件,说创投公司计算员工认股权组合时算错了。据说美洲杉资本公司 (Sequoia Capital)的合伙人迈克尔•莫里茨(Michael Moritz)摘下眼镜,说:“看来,我是在和数学魔术师打交道!” 20世纪90年代末,佩奇和布林专注发展竞争对手视之为“鸡肋” 的搜索业务。1999年,他们封杀一个小组的500万美元市场方案,说宁可依赖口碑;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可口可乐的行销大将。他们力排众议,主张不把横幅广告塞满网站,代之以斯巴达式的简洁主页。这些想法,全都扣篮得分。 佩奇2003年接受《水星报》访问时说:“我想,我们一向习惯于打破规则。”   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/blog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