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佩奇和布林为师

Google的成功,对硅谷许多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圣何塞《水星报》访问了几家小企业的髙层主管,发现他们对Google 股票上市创造出新财富,以及孕育那种新财富的商业威力’赞叹不已,愿意以它为经营上的榜样。

帕洛阿尔托的新创企业社会文库(Socialtext) CEO罗斯•梅菲尔德(RossMayfield)试着体验“为善常富”的道理。他捐赠协同工作软件给学术界和非营利团体。这些用户果然将口碑传播出去。

梅菲尔德说,Google的另一个启示,是由用户决定他们要什么。 他因此洗耳倾听用户的意见,而且设立测试网站,允许用户预窥发展中 的产品。最后一点启示是:务必乐在其中。他说:“我们有时也偷点小懒。”社会文库雇有十位员工。

同样设在帕洛阿尔托的史波克软件公司(Spoke Software), CEO 班•史密斯(Ben Smith)表示,Google制造了一千多位百万富翁员工,

这个故事经常萦绕该公司每位工程师心头。有一次开会,工程师告诉他: “等等,Google只设计他们觉得有趣的东西,然后观察什么事情能够留下来。”

史密斯因此觉得,公司的管理风格需要好好“整修” 一番,于是学习Google,调整人事管理实务,给工程师更多的权力。他也决定,关于公司的目标,应该给基层员工清楚明白的指示,但也给他们自由,自行厘定细节。构想应该从下面冒上来,不是由上往下推。

结果可说立竿见影。懂事的员工果然马不停蹄地在周末加班,埋首寻找方法,解决叫人伤透脑筋,却因管理阶层犹疑不决,拖了好几个星期还解决不了的软件集成问题。

Google带给圣马刁(San Mateo)的莫比西莫公司(Mobissimo)的启示恳恪守伦理原则、广告必须和网站的内容有更髙的相关性、简化 产品。莫比西莫是旅游专业搜索引擎,有十位员工。

CEO毕耶翠丝•塔卡(Beatrice Tarka)从法国移民到美国。她指出,Google让年轻人(包括移民)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例子:即使互联网投机泡沫爆裂,他们还是能够靠认股权,跻身百万富翁之林。这样的认识,有助于她吸收更优秀的人才。

福斯特市(FosterCity)的新创企业Encentuate,销售软件协助企业集成电脑系统。CEO王炳晋说,Google教他认识为顾客开发实用产品的价值,即使没办法马上从那些产品赚到钱也无所谓。

该公司的高层主管团队正在脑力激荡,思考如何执行这个政策: “Google晓得他们拥有出色的技术,但是如何靠它赚钱,他们不是很清楚……他们是以后才想到的。”王炳晋考虑一个星期给一些工程师一 整天的时间自由创新’但有限制,“不是全面实施”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业绩傲人

Google草创之初’要从哪里创造营业收入,并不是很清楚。但是这台外表简单的搜索引擎,很快就把经营模式定义得十分清楚:以网络广告为致富之钥。它已经挖到一座金矿,而这和第一代互联网投资热的同类股票大不相同。

Google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,是靠搜索结果旁边,不起眼且“不 使坏”、小小的文字广告带来的。就这么简单。更聪明的做法是,Google 以拍卖的方式’销售这些广告’能从广告栏位赚得最高的收入。

大量吐出现钞的这些定向式广告(targeted advertising),到底给Google带进多少财富?随着Google股票公开上市,首次将它那神秘的 账簿摊开在阳光底下,‘‘真相”终于大白。

Google的成长之势,令人咋舌,自创立以来,马不停蹄地飞奔前进,2003年营业额已经接近10亿美元,达9.619亿美元,比2002年 成长176%。盈余为1.56亿美元,高于2002年的9 970万美元,营业利润更高,达5.718亿美元,利润率为62%。

2004年上半年’ Google的盈余增为1.43亿美元,合每股54美分, 为一年前纯益5 800万美元或23美分的两倍以上。营收也增长一倍以 上,达到13.5亿万美元。

2004年第三季在网络广告继续激增的趋势下,营收高达8.59亿美元,为一年前同季3.93亿美元的两倍多。扣除与合作伙伴分享的广告收入(称作流量取得成本(traffic acquisition costs ; TAC〕),净营业额 为5.4亿美元,也是一年前2.5亿美元的两倍左右。全年的营业收入正上探30亿美元。

第三季纯益为5 200万美元,合每股19美分,高于一年前的2 040 万美元,或9美分。如果不计与雅虎官司和解,发生的非经常性费用2.1 亿美元等非现金支出,营业盈余激增200%,成为2.12亿美元。第三季 是Google股票上市后首季发表业绩数字。

Google在很短的时间内,摇身而为首屈一指的网络搜索资源,估计每天有6 500万用户查询2.5亿次。2000年,Google处理的网络搜索 量’只占1%,今天则超过50%。

2001年起,它开始赚钱。至少从2002年3月起,Google的净营收 每季都上扬,没有一季减退。而且,至少从2002年3月起,Google每 一季都获有盈余,只有一季下滑2002年第四季和2003年第一季盈余持平,2003年第三季盈余滑落,但主要是和股票有关的薪酬激增所致。

短短的时间内,便获有盈余,和1990年代只会信口雌黄,承诺将 来大幅成长可期,却再也拿不出其他东西的大部分.com公司不可同日 而语。Google也等到它的营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,纯收益髙到有目共 睹的时候才上市。这和过去的投机性交易截然不同。

2003年,广告收入占Google总营收的96%,年底,Google的现金、 准现金(cash equivalents)和短期投资高达3.¾亿美元。

搜索相关广告是块丰腴肥美的市场。从贩售与政治相关服饰、玩具的小型家庭商店,到eBay、达吉特(Target)百货公司、山姆会员店(Sam’s Club)平价零售卖场等大型企业,愈来愈多想在网络上出售产品或开展 业务的人,到Google等搜索引擎上面刊登广告。

2003年最后一季,整体网络广告销售额达22亿美元,创下新纪录。 2003年全年计达73亿美元,成长21%,但依然低于2000年写下的80.8亿美元旧高纪录。

摩根大通公司(J.R Morgan Chase & Co.)的分析师伊南卡恩(Imran Khan)预测,2004年Google的广告收入应该会增加83%,成为17亿美元,2005年再成长44%,升抵25亿美元。付费搜索广告正迅速成长, Google是这个市场的龙头老大,占有34%。卡恩认为Google将继续保 有领先地位。

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分析师希斯•泰利(HeathTerry)预测,互联网广告市场可望每年成长19.8%,到2008年,金额将达179亿美元。 在互联网和在线广告急剧成长的趋势中,Google处于很好的地位,也 会卖出更多的广告u。

根据《旧金山纪事报》于2004年10月底取得的Google内部文件, Google预计到2004年底,将有28万名广告客户。Google于9月间曾经表示,参加它的“广告字”办法的广告主超过15万名。

2005年,广告客户将跃增巧%,达37.8万名。之后,年成长率降 为25%, 2006年预估将有47.25万名,2007年为56.7万名,成长20%, 2008年的成长率再降为15%,广告客户有65.2万名。也就是说,4年内可望增加一倍以上,拥有37.2万名新广告客户12。

标准普尔公司(Standard &R)or_S)的分析师史考特•凯斯勒(Scott Kessler)告诉《旧金山纪事报》:“每年增加近十万名顾客,显然是相当引人注目的成绩。“从广告客户成长预估值,看得出Google对于本身继 续担任网络广告旗手的地位深怀信心。不过,它的预估值也显示搜索业曰趋成熟,因为新客户的成长率预料将逐渐下降。

凯斯勒表示,Google未来的成长,主要得依赖广告价格上升。整 体搜索业已经出现这种现象。摩根斯坦禾U的调查指出,2003年4月到 2004年3月间,“APR credit card”等两个字或3个字的搜索广告价格,

每击提高约一倍,达1.84美元。

另外,Google也必须吸引新的用户,将它的广告联网扩大到新产 品。Google测试中的Gmail、图书搜索、桌面搜索等新服务,正式上线 运转后,也可望带进广告收入。

美国德勤公司(Deloitte & Touche,USA, LLP)编纂的“2004年德勤成长最快500家科技公司”(2004 Deloitte Technology Fast 500)名单上,Google是北美地区成长最快的科技公司,从1999会计年度到2003 会计年度,营业收入由22万美元增长为961 874 000美元,五年内成长率高达437 115%。Google首次上榜就拔得头筹13。

Google的故事告诉我们,“不使坏”的科技公司也能成长得很快,在促使置身其中的行业改头换面的同时,赚得可观的利润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以巴菲特为师

Google宣布办理新股上市时,公开表示,知名的价值型投资人 (value investor)巴菲特是他们的灵感来源。他们模仿柏克夏哈萨威公 司(Berkshire Hathaway)董事长巴菲特向股东发表的年报,以及他的 “业主手册”中,那种简单易懂,“有话直说”的风格,也给投资人写了一封“业主的信”,阐述Google的“不使坏”哲学。

他们在信中推崇巴菲特的智慧所产生的影响力,并且引用这位“奥 马哈贤哲”对于真实呈现单季业绩所作的保证:“作为股票未上市公司,我们全神贯注于长远的未来,因此而有很好的表现。用巴菲特的话来说,我们将来不会平滑单季或每年的业绩。如果送到总部的盈余数字很烂,我们也会让它烂到你眼前’。”

佩奇和布林接纳巴菲特的教导,并不叫人意外。互联网股票跳水之后,巴菲特的智慧再度受到人们重视,因为他从来不投资购买互联网股 票,因此安然无恙度过股市的寒冬。奇怪的是,巴菲特既然以不投资科技公司著称,而科技业鼎鼎有名Google,却公开赞誉巴菲特以及他的管理世界观’并以之为效法的典范。这不是很矛盾吗?

其实这里面有迹可循:这两家公司都设有两类股票,投票权不等;两家公司都强烈反对预测未来的盈余;两家公司都不喜欢分割股票背后所依据的逻辑。

布林和佩奇讲得很清楚:他们准备以证明可行的老法子继续经营公司。市场只注重短线报酬,这样的焦点有害无益,所以他们将和柏克夏哈萨威一样,不对投资人和华尔街发布单季业绩预告,或者追求利润稳 定成长’也拒绝透露太多的短期策略’以及那些策略如何影响业绩。

换句话说,Google不会设定盈余目标,也不会成为单季业绩的奴隶。它使用的企业结构刻意向华尔街的正统挑战,并将股东分为两类,以保护管理阶层的独立性,让经理人专心致志,做长期的经营决策,不必瞻前顾后,为了取悦分析师以及粉饰账面而分心。Google衷心期盼 新投资人和Google分享长期的成长美景。

《华盛顿邮报》长久以来经营得相当成功,也一样拒绝预测单季盈余。董事长兼CEO唐•格雷厄姆(Don Graham)表示,《华盛顿邮报》 能够受人肯定,原因在于该公司采行双层股票结构,投票权控制在家族 手中,以及传奇色彩浓厚的亿万富豪巴菲特持有大量的股份。

Google看得很清楚,柏克夏哈萨威的企业结构并没有赶上现代公司治理的“最佳实务”,却是有史以来涨势最强的股票之一。Google上市交易首日,股价一举冲破每股100美元。巴菲特的投资复合事业柏克夏哈萨威则早已超过每股1 000美元。2004年8月底,它的B类股价格约为每股2 600美元,A类股约为每股8.6万美元。

巴菲特的个人财富据估计高达430亿美元,对于一家知名新创公司,愿意采行他那别创新格,但常被其他公司斥为过于古怪而不愿遵循的公司治理风格,表示赞赏。

他在柏克夏哈萨威2004年5月初举行的股东年会上表示:“很高兴听到Google的人说,他们受到(柏克夏)业主手册的影响。”

这次股东大会的出席人数创下新高纪录。多达1.95万名股东,涌 向他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“朝圣”。有人路途不远,有人却远 从希腊、印度和澳大利亚前来,只为了连续问巴菲特6个小时的问题。

他们有特别值得高兴的理由,因为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柏克夏哈萨威,股价从上次的股东大会以来,涨了约1/3。2004年4月30日,A 类股收盘价为9.339万美元,远高于2003年同一天的6 .98万美元。

会中一再被人提到的一个话题,是Google对巴菲特这位超级投资人盛赞有加。面对那样的恭维,巴菲特表示:“我喜欢他们的遣词用字。有人认为,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和他们的股东讲话,是个好主意,这样的看法令我们非常高兴。我觉得更多的公司应该这么做。”

但是巴菲特一如既往,没有向自己的股东推荐这只搜索引擎的股票。巴菲特之于高科技公司新上市股票,就有如可口可乐之于红萝卜汁。 他一向不投资科技股,因为觉得很难预测哪家公司和哪种科技终将胜出。相对之下,科技专家则对巴菲特投资砖瓦、地毪、油漆生产公司,嗤之以鼻。

柏克夏哈萨威的副董事长查理.孟格(Charlie Munger)是巴菲特倚之甚重的左右手,谈到Google准备发行股票时说:‘‘他们是美国最聪 明的两位年轻人,被那么聪明的人奉为楷模,感觉真好。(一顿)我们现在觉得,他们比以前聪明得多。

毕竟,并非每个人都是巴菲特。Google要的是巴菲特之类的长线投资人,不是抢短线的当日冲销交易人。30岁的布林和31岁的佩奇如 果能够如愿以偿,就会和73岁的巴菲特一样,在公司的股票公开上市之后,既维持公司的控制权,同时享有财富。

当然了’推祟对科技股避之惟恐不及的投资大师之余,Google的当务之急,是要向柏克夏哈萨威为股东赚取的惊人报酬看齐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双重股票制

它将这样的信念延伸应用到IPO上。但在建立民主体制的同时, 却也觉得有必要集权。佩奇和布林决定用迥异寻常的方法,创设两类股 票:包括Google创办人和CEO史密特在内的内部人,持有的B类股 拥有完全的投票权,每股可投10票;外部投资人持有的A类股,每股 只能投一票,只及前者的1/10。

这种不同于其他大部分企业的公司治理哲学与架构,可以确保布林 和佩奇紧紧掌控公司的经营实权,专注于长期目标,而非短期利益’以 免Google和大部分绩优公司一样,饱受外部投资人具有破坏作用的短 期压力。

Google等于对投资人宣示:“我们拿了你的钱,以后会给你更多, 但是不管你的看法和价值观如何,都请留着放在自己心里。”以及“人 人都可以投票,最后我说的算数。”总之,言下之意是“老板是我”。

这里面传达的讯息很清楚。他们希望以原来那种古怪、家长式的作 风、对顾客友善的方式,继续管理Google,维持它那富于创意的职场 文化’并且全神贯注于改善搜索引擎技术。他们打算继续供应洗衣机让 员工免费使用,以及对收养小孩的员工提供特别津贴。

他们不想像竞争对手雅虎那样,因为承受不了压力,被迫向广告主收费,允许他们经营的公司网站,在用户按下搜索钮之后,搜索结果与 广告夹缠不清。

双层所有权结构虽然有违大部分人对良好公司治理的看法,却有助于防止投资人“使坏”,毁坏Google原来的抱负和理想。“创办人的信” 说:“管理团队如果因为一连串的短期标的而分心,那就像节食者每半个小时踏上体重计一样毫无意义。我们将追求长期的最完美状态,而不是试着每季创造平稳的业绩。”

说穿了,双层股票结构的设计目的,是为了保护Google与生俱来ouaie的DNA,并且增进它的免疫力,对抗来意不善的并购企图。

依据Google民粹式的股票标售计划,如果它的股票最后握在众多投资人手中,那么理论上这些懂科技的股东,会着眼于公司长期的生存能力。他们也比较可能是忠实的用户。一般来说,散户通常不像共同基 金投资人那么反覆无常;后者比较倾向于根据单季业绩而买进和卖出。

双重股票制的构想,出发点相同。佩奇和布林认为,为了实现他们以长远的眼光经营公司的愿望,惟一的方法,是隔绝Google,不随华 尔街往往失之平庸陈腐的短期冲动而起舞、不被外界股东牵着鼻子走。“我们希望Google成为重要且有意义的组织。这需要时间、稳定和独立。

Google流通在外的股票共计2.71亿股左右,其中约2.38亿股是拥有超级投票权的B类股,主要由公司内部人持有,包括佩奇和布林各持有15%以上。

这是公司治理的热门议题。多年来,一些投资人力主投票权平等且实施单一股票制。在他们眼里,双重股票制无异大开倒车,因为对于公 司如何经营,大众股东的发言权十分有限。公司治理专家估计,采取双 重股票结构的上市公司,只占10%出头。

两位创办人辩称:“虽然这种结构在科技公司不常见,媒体业却相当普遍。纽约时报公司、华盛顿邮报公司、发行《华尔街日报》的道琼 斯公司(DowJones),都有类似的双重所有权结构。媒体观察家经常指 出,双重所有权允许这些公司专注于它们在严肃的新闻报导方面的核心、长期利益,而不必在意单季业绩的波动。”

这又和前面说过的,Google力求维护“编务”的公正性有关。Google 是在互联网上面营运,核心搜索能力包括复杂的电脑方法,所以市场认为它是科技公司。但这只是Google对本身的部分看法。在用普通文字 写成的“业主手册”中,Google的创办人表示,该公司“横跨媒体业 和科技业”。这种自我定位,是采行双重股票结构背后的逻辑。

Google的公开说明书揭露’2003年它的营业收入中,高达95%来自广告,而且过去3年来,年年增加。从这么高的广告收入比率,大可 认定Google属于媒体业。科技分析师比尔•汤普森说,Google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。

如果你接受Google是部分媒体公司的前提,那就可能接纳双重股票模式有其道理的观念。正如其他的媒体公司所显示的——以及在媒体业整并,导致公共报导多元化和品质下降的期间——这个模式有它的内在用意。

理论上,双层资本结构,能给高层主管更多的自由,依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去经营企业。佩奇写道:“新投资人将能充分分享Google的长期成长,但是和大部分的股票公开上市公司比起来,对公司策略性决策的影响力比较低。”

Google股票上市之后,创办人的构想和信心面临历年来最大的考验。双重股票制的设计,更令投资人承受特别高的风险。Google给投资人的所有承诺,根据的假设,是佩奇、布林、史密特继续掌舵且大权 在握,始终遵循“不使坏”的格言。

他们要投资人“信任我们”。投资人的信任能不能得到报偿,有待时间证明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既民主又集权

Google以公开标售的方式发行股票,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申购,也都有机会买到,充分体现了网络民主的精神。你甚至不必是Google搜 索引擎的爱好者,也能分享Google的成功果实。

Google相信十件事中的第4件,是“网络民主万岁” (Democracy on the web works)o Google说,它的搜索引擎能够运作,是靠张贴网站的 千百万人之力,借以决定哪些网站提供的内容具有参考价值。Google 利用称做”Page Rank”的突破性技术’根据网络上的“投票”行为, 为每一页网页排序,而不是依赖一群编辑,或者单靠某些词汇出现的频 率做这件事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Google基金会

短视的投资人’总是鼓励企业忽视他们的社会责任。从Google董 事会传出的观点更为严峻:两位创办人显然相信投资人老是要求企业高 层主管牺牲他们的灵魂。

为了拯救这些人,他们煞费苦心,提出一个特别计划,准备从公司的盈余,捐款给他们计划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“Google基金会”。 买Google股票的投资人,会发现自己不只坐拥这台搜索引擎将来的盈余,也抱了一个公益慈善组织。

业主手册中的“让世界更美好” 一节,Google告知有意投资的人:“我们计划对这个基金会贡献相当大的资源,包括利用员工的时间,以及以某种形式运用Google约1%的股本和盈余。”

佩奇和布林又说:“我们希望终有一天,这个机构能在对世界的整体冲击上,超越Google本身,雄心勃勃地运用创新和大量的资源于世界上的大问题。”

Google已经成功地将互联网化为更实用的信息枢纽,却还不满足,又给自己订了一个更祟高的目标:着手解决贫穷、人权和环境保护等“世 界上的大问题”。这种利他的行为,可能使Google成为企业公益慈善圈内的大善人之一,同时提髙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’不流于泛泛空谈。

洛克菲勒、福特、卡耐基等家族,抓准工业激变的良机,趁势推出新产品和服务,等到事业经营有成才行善,Google却从一起步就显示 与众不同的企业性格。这种性格,归根究底,具体而微反映在它“不使 坏”的信条上,并且热切表达它亟欲“行善”的意愿。

佩奇在业主手册中写道:“这里的每一个人,都有一种感觉,觉得现在正是我们影响未来的时刻之一。大部分时候,我们伸手拿东西。我 们穿的衣服,都不是你我制造的;我们不动手做食物,或者栽种所吃的食物……我们极少有机会回报某些东西。我想,我们现在有这个机会。”

他们的想法很单纯:因为受惠于社会,所以对社会有责任。

从裘克•柯林斯(ChuckCollins)、迈克•雷芬(MikeLapham)和 斯科特•柯林勒(Scott Klinger)三人所写的“独力难成:个人财富与成功源于社会”(I Didn’t Do It Alone: Society’s Contribution to Individual Wealth and Success)报告可以看出,由于社会所作的投资,才有那么一 块沃土,允许私人创造财富。.少了这块沃土,Google的财富不可能爆 炸性成长。

首先,纳税人缴纳的税款,用于设立各种研究发展机构,Google 才有可能踏出第一步。这家公司诞生于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研究与科技环境中。而且,Google的存在,必须感谢互联网科技的成长,而互联 网是美国政府的先进研究计划署(ARPA)利用公共税款研发出来的技 术,并与政府机关、大学院校、工商业持续携手合作,加以培育扶植。

Google早年的投资人,长期的股票投资能够大幅增值,必须感谢市场管理机制,给了投资人信心,愿意信赖那种机制,乐于拿钱出来投资。Google发行股票,成为上市公司之后,新旧投资人因为全球的市场流动性,个人财富才有可能急剧升高。根据IPO顾问师的估计,这种流动性,占新上市企业价值的30%到50%左右。

美国第彐巨富沃伦.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怀着感恩的心,说:“个人认为,我赚得的财富中,社会的力量占了很高的比率。如果你把我丢到盂加拉、秘鲁或某个地方,你会发现,生错地方,我将有志难伸,30年后仍在挣扎求生。幸好我能在市场体系中运作,对于我拿手的事情,给了高得不成比例的奖赏。”

科学研究也存在饮水思源的传统。爱因斯坦说:“每天不下100次,我对自己说,我的内心和外在生活,都受益于其他人的劳力,不论他们 现在是生或死,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,才能等量付出己经获得和仍在获得的利益。”

成功人物或企业谈到自己的成功必须感谢社会,这种话难得一闻。但是有了公共研究、受规范的市场机制、财产权保护,以及各式各样的公共基础设施,才有可能写下Google的成功故事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不叫投资人当“加害人”

佩奇和布林写给金融市场的信,铺陈该公司股票公开发行的基本原则,坚持第一号守则是“不使坏”。他们似乎认为’这个观念可以给投资人当头一棒。

Google的创办人在硅谷度过5年,不算长,却也不算短,对于那些就要让他们摇身而为亿万富翁的一般投资人,显然了解甚多。

Google的IPO公开说明书,特别附加一封给股东的“创办人的信”。 这封信洋洋洒洒,长达4千字,用字大胆,公开向华尔街短视近利的文化宣战,挑衅金融市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。

他们说’ Google不会屈服在华尔街老是要求短期成果的压力之下,不会卑躬屈膝去“管理”它的单季盈余数字,或者给股票分析师“预告”’ 以维持它的股价居高不下。

创办人写道,来自投资人的“外部压力,时常诱使企业牺牲长期的 机会,以求满足每一季的市场期望”。他们显然十分清楚,投资人对于 短期股价利得的关心,远甚于一家公司的长期生存能力。其实,投资人 甚至似乎没有注意到,这两个目标往往相互冲突,结果无意间成了伤害 企业长远发展的‘‘加害人”。

他们又说:“有些时候,这种压力导致公司操弄财务成果,以求达 成单季目标。”他们看得很明白,美国投资人在短视的贪婪之心驱使下, 重视一家企业的外表甚于本质。而且,投资人当然喜欢自认为是一股诚 实和透明的力量。可惜近年来的事实,证明投资人爱听能让他们赚钱的 谎言,讨厌害他们损失不赀的实话。他们也非常擅长于让企业管理阶层知道这一点。

自由投稿作家迈可•李维士(MichaelLewis)在《纽约时报》撰文指出,打开Google搜索引擎,敲进“投资人”(investors)和“企业贪渎”(corporatecorruption),找到的信息,光是谈企业如何诈骗投资人的资料,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完。可是打进“投资人”和“Google”,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。

根据李维士的解读,佩奇和布林写给股市投资人的这封信,乍看之下一派天真烂漫,其实不然,因为它给上次的互联网繁荣下了道德上的裁决:投资人其实不是受害人,而是加害人。

李维士指出,这是一种新的见解,甚至可说叫人耳目一新,因为投资人经常被视为可爱的卷毛狗,就算把地毯弄得一团糟,也没人要它负责。结果,投资人总是恣意追求最高的报酬,不担心自己的行动可能产生什么样的道德后果。

他们把钱投入一家公司时,经常抱着这种心照不宣的想法:“让我 尽可能榜回最多的钱。尽管去愚弄消费者、欺骗员工、毒害环境、对公开市场说谎——只要做得够巧妙,不伤害我的投资组合就行。“

等到有一天,市场下跌,惟投资人的贪婪需求是从的某位企业经理人,因为“胡作非为”而东窗事发之后,所有的投资人反而带着不敢相信的神情和不屑的眼光,急着把钱收回来。

直到这个时候(绝对不早也不晚),他们才发现一个全新的观念: 受托运用他人资金的企业人士,应该依照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行事。但 是当然了,他们可是付出惨痛的代价才学到这个教训的。李维士说,这 种虚伪的行为,深植于美国企业的日常生活中。

Google对自己的要求是:股票公开上市后,决心不同于身价200 亿美元的其他大部分公司。由佩奇主笔的“业主手册”说:“艾立克、 谢尔盖和我准备运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经营Google,将它在未上市时发 展出来的价值观,应用于未来股票公开上市后。”也就是说,Google只 卖股票,不卖灵魂:

“切莫使坏。我们强烈相信,即使需要我们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, 也要对世界做好事。长期而言,这样的公司,对我们会更好——对股东,以及在其他所有各方面,都是如此。这是本公司文化的重要层面,也普遍存在于公司内部。

“假使眼前的机会要我们为了股东的最佳长期利益,牺牲短期的业 绩,我们会掌握那些机会,毅然决然放手一试。许多公司受到压力,必须维持盈余符合分析师的预测。因此,它们往往接受较少但可预测的盈 余,而不是较大却比较难以预测的报酬。谢尔盖和我觉得这是有害的,我们打算反向而行。

“由于我们视这些计划的推行,攸关公司的长期成功,所以会继续把它们找出来。例如,有10%的几率能够长期赚进十亿美元的计划,我们会花钱去做。如果我们放点比较小的赌注,投入看起来非常投机或 甚至奇怪的领域,千万不要惊讶。”

他们对投资人也抱持相同的期许。首先,标购股票时,投资人出的标价太低,固然买不到股票,出太高的价格,又有可能被Google委托 的承销商认为是短线投机客,而将他们的标单剔除。依据标售条款, Google有权这么做。为了确保志同道合的人成为公司投资人,IPO是通 过“电子标售”的方式处理,以公开投标为基础分配股票。这符合Google 强调的社会责任模式:禁止某些人优先于其他人配得股票。

布林和佩奇对于从IPO捞取高价不感兴趣,进而苦口婆心,奉劝得标的投资人:投资Google应该看远不看近。荷兰式标售法的设计用意,正是在于避免上市交易后价格暴涨,引诱得标投资人抛售持股,迅速获利了结。

理论上,荷兰式标售法是借所有投标者的集体智慧订定价格,因此公开市场交易首日价格大涨的可能性大为降低。这和华尔街投资银行刻意压低IPO价格,以致于交易首日,互联网股票价格往往激涨一倍或两倍,给机构客户和大户制造迅速出脱持股的机会,赚得暴利的情形截然不同。

Google警告投资人’不要指望IPO之后股价立即应声上扬。它表示,以标售的方式发行新股,可能会出现一种叫做“赢家的诅咒” (winner’s curse)现象,也就是万一投资人将Google的IPO价格喊得太高,一旦股票开始交易,价格有可能暴跌。

从发行公司和长期投资人的角度来看,股票最初的订价最好能够反映真实的需求,然后看着价格随发行公司达成经营目标而与时俱扬。事实上,两位创办人语气中流露他们不能信赖公开市场之意,甚至不惮其烦,强调他们并不是为了钱才公开上市股票。

佩奇和布林说:”我们提醒标购成功,获配A类股票的投资人,要有股票发行之后不久,投资价值显著下挫的心理准备……期待我们的A 类普通股开始交易后不久就能获利的申购人,可能大失所望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不让华尔街使坏

从技术的观点,以及试着为社群做出正确的事两方面来看, Google那些家伙做得可真不赖。一些公司经营得愈成功、规模 变得愈大,往往忘掉顾客是人,应该把他们当人对待。看得出 Google那些家伙很卖力记住了这一点,并以“不使坏”的道德 罗盘,作为曰常营运活动的指针。

他们是十分聪明的人,以公平的方式处理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(IP0),试着走民主化的路线,给每个人同等机会。我真的 很喜欢那种做法,因为我觉得,互联网应该给每一个人使用, 而这有助于改变现状。有些时候,做正确的事很难,但我想, Google是相当不错的榜样。

Google采用荷兰式标售法,不用传统IPO方式的一个主要着眼点, 在于去除华尔街投资银行扮演的中介角色,让居于弱势的小额投资人按 公平的价格,直接购买它的股票。

削弱投资银行的力量,等于改变科技公司BPO的游戏规则。未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传统方式,既不是很有效率,也不够透明。Google 在IPO公开说明书中讲得很明白,期望“投资大众各个阶层”都有一 视同仁的机会买到它的股票。大小投资人兼顾的公开标售法,可以保证没有任何投资人能够优先于其他人获得配股。

一般来说,企业推动股票上市,会请来一群投资银行,协助办理股票销售和上市事宜。这些银行有它们特殊的投资机构关系圈子,经常利 用配售股票的机会,示惠笼络交情特别好的某些客户,散户投资人只有望门兴叹的份儿。

再者,投资银行一向通过所谓的询价圈购法(bookbuilding),决定股票的发行价格。但是这里面大有文章,因为它们大多关起门来,压低 股票的“批发”价格,卖给某些客户。这样的做法,叫ffi”分甜”(spinning), 其实是一种“回扣”行贿形式,此法在.com公司当红的年头大行其道。 结果,热门高科技公司的上市新股,大多只卖给法人机构、企业老板、 企业高层主管、财大气粗的投资客户和他们的亲朋好友。

等到股票正式上市交易的第一天,价格大涨,投资银行等于送出数百万美元的“好礼”。因此,惟一的赢家,是在IPO配股时,靠关系拿 到股票,并于上市交易后马上脱手的人。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“收 礼”的一方,来日会以各种方式投桃报李,例如支付手续费灌水、将来 多多上门光顾等等。投资银行当然受益不小。

输家自然是对这种蒙混手法毫不知情的投资人。他们在发行市场买不到股票,好不容易等到二级市场股票开始交易,于是一窝蜂拥入,在过热的市场中接手,不但上浮空间大幅缩水,不久,卖盘也杀出,这些人到头来偷鸡不着蚀上一把米。1990年代末的典型情形正是如此。股 票发行公司也是输家,因为上市后股价大涨,表示募集到的资金少于应 有的水准。

直接公开标售股票,对投资散户比较公平,因为他们再也不必走后门,和企业高层主管攀亲附友,才有买到热门新上市股票的希望。而且, 借由想要购买股票的人直接投标,有助于“发现”投资银行的询价圈购 法没办法“发现”的价格(price discovery,或称价格揭露),投资人和发行公司可以依照“集体智慧”订定的公平合理价格,’买卖股票。

这么一来,惟一的“受害人”,当然是投资银行。它们不但少掉居 中牵线的机会,和数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错失交臂,也没办法利用大量配股的机会,上下其手“分甜”,图利他人,以及最后图利自己。

大部分新股上市案,银行收取的费用是募集资金的7%,规模大的股票上市案,可能降到4%。这些银行形成卡特尔,极少有议价的空间。

缺少竞争,从来不是好事。1990年代末,.com公司和科技公司的 IPO需求激升,情况变得更糟。投资银行赛晓得他们控制了一种非常宝 贵的资源,愈发敢于为所欲为。

新股上市采取标售方式,不是Google发明的’但这次却是近来知名公司股票发行金额最大的一次。这样的方式,可能改变投资银行经营业务方式,或者至少改变股票发行企业和投资人之间的中介角色。中介角色被消除,华尔街对这种创新手法自然不怎么髙兴。

Google的做法,等于在IPO市场执行它的“不使坏”政策,力图摆脱以往IPO的败德恶行和肮脏的交易,以求拉平投资大户和散户的立足点。2003年,华尔街银行业者才刚同意以14亿美元,摆平涉嫌“分 甜”的指控。

好像要见证Google的做法有其道理似的,它宣布将以标售法发行股票,将投资银行的操纵力量降到最低之后几天,2004年5月3日, 纽约某法庭在一件IPO配售股票的诉讼中,裁决法兰克•夸特隆 (Frank Quattrone)两项罪名成立:于股票公开发行案调查期间妨碍司 法和干扰证人。宣判时机相当巧合。

夸特隆原任职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(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; CSFB)的银行业务部门,是.com公司繁荣期间著名的银行家之一。他的全盛时期,可说是.com企业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, 曾经主导亚马逊网络书店和网景的股票上市案。

但是投资银行业者在股票公开发行期间扮演的角色,终于遭到主管机关调查。首先,如果银行业者协助客户发行股票,已经收到高额手续费,那么为什么股票挂牌交易的第一天,股价总是激涨,有时甚至上涨数倍之多?也就是说,既然市场认定股票有那样的价值,发行公司不是少进账千百万美元之多?

主管官员相信问题出在所谓的“分甜”:投资银行把热门IPO股票留下来,卖给关系特别的客户、他们的朋友和家人,目的当然是希望投 桃报李,导致将来能有更多业务上门。CSFB是遭到调查的银行之一, 两年前花了一亿美元和解,没有认罪。

检方起初怀疑CSFB在分配热门科技公司IPO股票给机构客户时,要求收受相当于回扣的报酬,也就是将来的交易业务收取的手续费大幅 灌水。说穿了,那是“花钱才玩得起”的游戏。不过,检方并没有提出 这样的控诉。夸特隆最后只被控以试图遮掩真相,妨碍司法调查,因为 他发出一封电子邮件,命令部属“清理”他们的文件,销毁CSFB配售新股的记录,被认为有掩饰不当行为之嫌。

Google奇特的新股上市方式,反映了人们对投资银行家把持新股上市流程的憎恶。Google以荷兰式标售法上市股票,是机构投资人和 IPO发行公司之间“永不间断的争战”中,最近一次交火,但是长期而言,能不能削弱华尔街的影响力,还有待观察。

至少标售股票的方式,可以反映实际的供需状况,订定合理的股票价格,让小额投资人马上有很好的机会,买到公平配售的Google股票。 投资银行圈内的投机客则很难以偏低的发行价格配得股票’再趁上市公开交易首日股价开盘大涨之际,M出脱,牟取暴利。对Google来说,荷兰式标售法依据买主的标购价格,订定的IPO价格,比较接近股票在公开市场开始交易后的实际需求价位,更能真实地反映股票的合理市值。

1990年代末科技泡沫膨胀期间,科技公司上市新股的实际价格,总是和开盘价相去甚远,因此股票发行公司有很多钱“留在桌上”没拿走。所以1标售法能让Google卖到比较公平的价格。

尽管仍然必须在某种程度内借重CSFB等投资银行与大型机构投 资人的业务关系,Google顺利完成股票标售作业,也给了我们另一个教训:新经济不会改变一切,但会改变一些事情。这次IP0也许有醍 醐灌顶的作用,提醒华尔街:别只想靠老法子赚钱。

CSFB和摩根斯坦利(Morgan Stanley)领导的28家承销商经办的Google新股上市案,由于股票直接卖给投资人,省去寻找买主的工夫,所以手续费收入只及平常费用收入的一半左右。管理IPO是华尔街油水最多的业务之一,费用收入往往是承销投资级公司债的10倍。

在一向偏向于对机构投资人有利的市场中,Google敢于尝试平等竞技,意义十分重大。它所做的实验,如有更多的公司跟进,可能不只将来的IP0少受力量强大的投资银行操控,也可以打破银行业者形成的卡特尔,松开它们对整个程序的控制。

哈佛商学院的投资银行学荣誉教授山姆•赫兹Hayes)相信,直接标售上市新股,威胁到华尔街好几个世代以来的庞大利润,以荷兰 式拍卖法办理IPO,“会慢慢取代传统的IPO” .

牛津大学纳菲尔得学院(Nuffield College)的经济学教授保罗•柯 伦波勒(PaulKlemperer)著有《拍卖理论与实务》(Auction Theory andPractice ):,一书,曾经担任欧洲标售第三代移动电话无线频谱执照的顾问;这次标售规模居世界之冠。他说:“拍卖是最公平、最透明的制度,能让发行公司得到最好的价格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

Google说,它是一家企业,也是赚钱的企业。网络搜索服务免费提供所有的人使用,怎么才能赚钱?秘诀在于出售用户上查询信息时

可能用到的字词给广告主。比方I出最高价买“数码相机” 一词的广告主,每当有人搜索“数码相机”的信息,他的网站链接就会出现在搜 索结果网页“赞助商连接” (Sponsored Link)的最上方。

但是Google指出,你也许不曾在它的网站看到过一幅广告。这是因为Google深信’广告和你想找的信息有关才具实用价值,所以不允许广告不分青红皂白,出现在每一页的搜索结果上。Google坚持搜索 结果网页登出的每一幅广告,都必须和那一页内容有关。因此,只有某些搜索结果,才会在信息页上方或右边跳出‘‘赞助商链接”广告。

Google也让我们看到,广告不必采用动画的格式,效果同样很好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Google不接受弹出式广告或者多媒体广告,因为它认为,这会妨碍用户专心搜索的速度和注意力。

它1¾,用户打进关键字后“拉”出的文字广告,吸引的点击率,远高于随机蹦出、闪动不停的横幅广告。Google也和广告主合作,改善广告刊登期间的点击率,因为点击率高,表示用户感兴趣一 Google 最关心的’始终是用户的搜索体验。

而且,Google强调,广告是广告,内容是内容,两者不可混为一 谈。随独立的搜索结果出现的所有付费广告,一定明显标示“赞助商链接”的字样,以为区别。广告主可以花钱,在搜索结果右边和上方刊登相关广告,Google却不卖插进搜索结果条目里的置入性广告。

Google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是:搜索结果的公正性不容妥协。为了 发展“独立”、“客观”、“公正无私”,“对每个人都公平”,“对利用关键 字词搜索信息的所有终端用户,效率都高”的排序系统,Google研发出”Page Rank”算法。

这个机制,只依赖网络本身根据各个网站的实用性排列的顺序。 Google表示,没人能够花钱买比较高的Page Rank,取得上层的位置。 Page Rank考虑的是网站的人气,并且力抗相关性低的网站想方设法挤到前头所使的技俩。

因此,它的搜索范式,标榜开放式来源和民主价值,所以是互联网上,强调全球透明化,力量最强的单一引擎。Google绝对不用人为的 力量,操纵搜索结果网页的排序,将合作伙伴放在较高的位置,因为复 杂、自动化的算法,极难以人为的力量去操控它的搜索结果。也就是说, 它保证以简单、诚实、客观的方式,让用户找到高品质的网站,而且这些网站的信息,和用户搜索特定的产品、服务或主题有关。

Google成功的原因之一,正在于用户信任它的客观公正。自1998 年创站以来,Google —直以”不使坏”作为公司的营运指导准则,所以能够维持它那美好的形象于不^主要的搜索网站中,用户信任这款搜索引擎系统产生的搜索结果最不偏颇。从搜索是仅次于电子邮件, 排名第二的网络活动来看,这可是不小的成就。

Google宣称,绝不为了短期的利益,辜负用户的信赖。不久前,每当你进”Jew”(犹太人)一字,一个激进的反犹太仇恨网站就会蹦 现在搜索结果网页的顶端,因此引来强大的抗议怒吼声浪。Google起 初不愿以人工操作程序,把那个结果拿掉,理由是编务力求公正。后来 它根据另一套不同的编务价值,立场转为软化。

在Google看来,搜索不只是寻找信息而已,更是寻找价值的手段。 所谓价值,尤其指的是编务的公正性,而这一向是高品质的出版物所信奉的价值。这个价值在几年前Google和雅虎此长彼消的历程中,已经证明它的力量。

雅虎和Google—样,在某种程度内,很像媒体公司,也非常积极地从搜索业务创造营业收入。可是雅虎缺乏Google那种念兹在兹于编务公正的DNA,采用称作“付费置入”(paid inclusion)的一种做法, 也就是接受企业或网站经营者付费,保证它们的网站纳入相关搜索结果的某个地方,而且经常没有明确标示那是广告。

这是很大的市场。根据派伯杰佛瑞银行(Piper Jaffray)的估计,规 模可望从2003年的2亿美元,成长为2007年的6亿美元。但是Google一毛钱也没赚到。为什么? Google认为付费置入性广告有损搜索结果的公正性。雅虎的营业收入多了数百万美元,却失去顾客的信赖,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。Google借助科技,维护编务公正性的“行善”价值观,显然给了它强大的竞争力量。

微软虽然是家科技公司,不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媒体公司,不久前也宣布MSN搜索网站改版,舍弃付费置入性链接。微软表示,如此调整,是为了划清商业和非商业搜索结果的界线。MSN靠雅虎驱动它的搜索 栏,却决定将雅虎供应的付费置入性链接搜索结果过滤掉。

即使广告是公司的命脉,Google也并非来者不拒。接受《花花公子》杂志访问时,佩奇再次表示,公司上市后,他们仍然打算奉行“不 使坏”的三字箴言。他们试着给这台每年创造近十亿美元现金的互联网 搜索引擎,盖上道德的戳印。在布林和佩奇看来,这表示可以接受葡萄酒的广告,但烈酒广告请止步,枪械广告同样在禁止之列。

佩奇和布林主导下的Google,绝不为了钱而活。他们深信产品的重要性,几乎像宗教信仰那般虔诚。某些别人认为商业上必要的作为,他们却视之为“使坏”。

科技分析师比尔•汤普森(Bill Thompson) 2000年为《互联网杂 志》(InternetMEigazine)访问布林时,见证了这一点。他发现,布林“散 发魅力、言谈有趣,满脑子想的只是怎么做出更好的搜索引擎,不是追求个人的财富”

佩奇和布林在股票公开发行时的“业主手册”中,总结他们的立场: “Google的用户信赖我们的系统,能够帮助他们在医疗、财务和其他许多方面做出重大的决策。我们的搜索结果,是我们尽最大努力产生出来的。它们不偏颇、客观,而且我们不接受付费购买搜索结果,或者将广告置入搜索结果,或者经常更新搜索结果。

“我们也刊登广告,但是尽我们所能,使与搜索结果产生相关性,并且明显标示那是广告。这和经营良好的报纸类似,也就是明确标示广告,文章不受广告主付费影响。我们相信,每个人都能取用最好的信息,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而不只是取用别人付费要你看的东西。”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

惠及周边商圏

Google的员工新贵已经开始在布局,准备购买大宗商品。他们涌进附近的商圈店家,准备拿认购股票获利的钱买些东西。一家叫加州宝马胜利的摩托车行,闪闪发亮的摩托车,售价高达2 000美元。《路透》引述该店业务员的话说,最近几个星期’ 一些Google员工昂首阔步进来,“看看一些玩具”。

 

另一家宝马轿车经销商,有Google员工来找时髦新奇的车款,业务员“他们一直进来,情绪亢奋。”。但是在股票公开上市交易首日, Google园区的停车场仍然停满本田和斯巴鲁汽车。

不过,CNET News.com报导,熟悉Google的一位人士“报料”, 至少有一位Google员工在湾区一家经销商订了一辆9万美元的车子。 他又说,另一位员工想要开酿酒厂,还有一位想要收藏艺术品。各种机 构的基金经理人也闻风而来,向Google的资深员工推销他们的服务’ 有时一天打三、四通电话。

Google员工想买的最大宗商品,当然是房屋。CNET News.com引述一位不动产中介商的话说:“从山景市来的一些客户,是Google的员工。他们一直想要买栋房子,现在,总算如愿以偿,可以准备放手去买。 他们最近才开始积极四处物色。”

数百,甚至上千位Google新富出炉的预期心理,开始冲击硅谷的房地产市场。《水星报》在Google股票上市前报导,一位购屋人抢着买下门洛帕克一栋52.5万美元的房子。在她看来,除了利率上涨和房地产紧俏,袋中多金的Google人也会推高房价。

相对于买方的恐慌,卖方则好整以暇,出现惜售心理。一位房地产经纪人开价450万美元,客户出价400万美,但他一毛钱都不让,理由是Google的股票即将公开发行。

Google的第一号员工席尔佛斯坦,对于从天而降的那笔&款,是以平常心去面对。2003 #天,被问到公司股票上市之后,他要做什么事时,他说,他找了一本谈乐Mf导主的书来看,晓得一旦有钱之后,什么事该做,什么事不该做。.清单上的第一件事,是出去吃顿大餐。第十件事,是 不要买船。席尔佛斯坦那时说:“这两件事,我都会照做不误。

现年31岁的席尔佛斯坦,1998年放弃继续攻读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’加入布林和佩奇的行列,在车库中一起打拼。他是Google典型 的员工,也是这家搜索公司“不使坏哲学”理念的忠实歌颂者。如今放弃学业,证明是聪明的选择。
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

 

google成功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