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调上场的Orkut,名称来自它的“创造者”毕由科克顿。好像和公司的公关人员套好了招似的,毕由科克顿告诉《华尔街日报》在线版:“这个网站是个实验性质的新服务,我会继续利用闲暇时间去经营。”意思是说,还不到他全力投入的时候。
28岁的电脑科学家毕由科克顿,在Google负责用户界面的设计。进入Google之前,是斯坦福大学的电脑学博士候选人。1999年,曾经与人合写一篇论文,题目是“取用网页的地理位置信息”” (Exploit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Web Pages)。
毕由科.克顿很久以来,一直对在线社群、社交工程(social engineering)和类似计划的演进很感兴趣。在斯大时,曾经架设两座社交人脉网站,一个是Clubnexus,另一个是Incircle,帮助在校同学和校友保持联系。
Orkut这座新的社交人脉网站,和Friendster—样,只有被用户(旧会员)“邀请”的人,才能加入,登记个人资料。进入Orkut的网站, 按下“还不是会员?加入orkut!”的按钮,出现的信息是:”orkut的会员只能受邀加入。如果你有朋友是orkut的会员,可以请他们邀请你加 入”。
由于经过“邀请”这一关,它营造出让人信赖的感觉,用户即使提供全名等个人详细资料,也感到放心。Google表示,Orkut在2004年1 月22日发出数千封邀请函。和Gmail试用账户一样,Google似乎特别喜欢利用邀请,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也和Gmail 一样,加入这座网站的邀请,有人上eBay网站拍卖,赚进11美元。
据说Google的员工和他们的朋友,是“第一层”的用户。他们进而邀请数千名硅谷企业高层主管。上线第二天,Google发寄内部备忘录,说Google人已经邀请一万二千人加入Orkut。
Orkut接受你加入后,你可以看到邀请你的那个人,以及他或她的朋友的个人资料。你也可以看到“他们的朋友的朋友”个人资料和照片,“层次”可能比Friendster还远。受邀人也许马上就知it, Google发言人柯兰恩“左倾”,和“某人”、一些宠物同住于加州门洛帕克。你也会知道,共同创办人佩奇的时尚品味是“不媚俗、当代、聪明、时髦”,但另一位共同创办人布林只说他是美国人。
Orkut的隐私保护政策说,用户填交的信息,以及Orkut搜集的任何非个人识别信息,都有可能依据它的隐私保护政策所订的条款和条件,和Google公司、Orkut的代理人分享,但如无用户明白表示同意,绝不会租售或将个人信息交予第三人,做行销用途。
Google表示,暂时不准备利用Orkut用户供应的个人信息作为搜索之用。但是Orkut分享的会员信息,在Google与雅虎,以及急起直追的微软互别苗头,打造最好的个人化网络搜索产品时,可能非常管用。许多业界观察家认为,个人化搜索引擎将是市场的下一块新疆土。
那么,为什么Google那么害怕拥抱Orkut,尤其是在这类网站属于热门空间的此刻。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夏林•李(CharleneLi) 接受《电子商务时报》CE-CommerceTimes)访问时表示,Google没有一头栽进社交人脉市场、提供Orkut更多直接支援的一个原因,可能和社交人脉网站能不能从一种网络现象,蜕化为赚钱的业务,情况持续不明有关。
Orkut还不能生蛋,既没有广告收入,会员加入也不收费。但是从趋势的发展,可以看出社交人脉工具逐渐被人接受,而且商业化应用与曰俱增。Google愿意实验和它的搜索引擎核心业务看不出明显关系的“非主流”技术,或许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发展。
Orkut如果永远纳入Google家族,将代表这家公司经营方向的急剧转变。社交人脉服务的目标,和Google长期以来自许“组织整理世界上的信息”的使命相去甚远。
Google本来致力于协助人们连接网络上的信息,未来却可能协助人们连接其他的人。也就是说,这将是Google试图跨出它所主宰的信息搜集领域,踏进更宽广的在线社群建立市场的一步棋。
2003年初,Google往那个方向迈进了一步,收购皮拉实验室(Pyra Labs)和网络自助出版工具博客人网(Blogger.com)的时候,已经透露了它涉足社交人脉事业的兴趣。
注:本文由深圳谷歌推广编辑,是一家google代理商,专提供谷歌推广,官方网址:http://www.google-guge.com